天津市民俗專家趙之珩介紹,長輩給晚輩壓歲錢的風(fēng)俗在我國民間流傳很久,是中國人注重親情的一個表現(xiàn)。壓歲錢的雛形在宋代是“壓歲盤”。據(jù)說,那時候的除夕夜,各家的小孩子們在盤子、盒子里,盛上水果點心之類,互相贈送,以示過年的祝福。裝果品的盤子就被叫做“壓歲盤”。
清朝的時候,用彩色的繩子穿過銅錢的方孔,把銅錢聚起來,編作龍的形狀,放在床腳,小孩子每每拿到壓歲錢都很開心。后來,紙制的錢幣普及了,便改用紅包了。
趙之珩表示,我國各地給壓歲錢也有很多講究。比如,親戚關(guān)系越近,給的壓歲錢就越多,并且大多是給兒童少年的。春節(jié)拜年之前,長輩都將壓歲錢事先準(zhǔn)備好,一一分給晚輩,也是為晚輩祈福。據(jù)說,如果惡鬼妖魔或“年”獸要傷害孩子們的時候,孩子們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為吉。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,因為“歲”與“祟”諧音,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。壓歲錢可以在晚輩拜年后當(dāng)眾賞給,也可以在除夕夜孩子睡著的時候,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們的枕頭底下。
民俗專家認(rèn)為,壓歲錢源于何朝何代,眾說紛紜,很難考證。但這種民俗形式體現(xiàn)了民間百姓一種樸素的節(jié)日情感。